夏侯惇,字元让,沛国谯县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,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。
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。曹操起兵,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。与吕布军交战时,曾一度被擒为人质,又被流矢射瞎左眼。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,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,筑陂塘灌溉农田,使百姓受益,功勋卓著。官至大将军,封高安乡侯。追谥忠侯(《史记·谥法解》云:危身奉上曰忠。险不辞难。)。青龙元年(233年),得以配享太祖(曹操)庙庭。
夏侯惇一生多在军旅,仍不忘治学。他常亲自迎师,虚心求教。他为人俭朴,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。一生不置产业,至死家无余财。
一心忠心于曹操,当时各将领都授予魏的官号,只有夏侯惇仍受汉朝官职,便上书希望曹操封他魏官,表明他是忠于魏。但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与他同为汉官,属于汉朝同僚,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号,可夏侯惇依然强烈请求,最终曹操答应了他的请求封其为魏前将军。
东汉末年曹操部下的一名大将,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,后来他的一只眼睛瞎了。那么夏侯惇的眼睛是谁射伤的呢?夏侯惇又是怎么死的呢?
却说夏侯惇引军前进,正与高顺军相遇,便挺枪出马宣战。高顺迎敌。两马相交,战有四五十回合,高顺抵敌不住,败下阵来。惇纵马追赶,顺绕阵而走。惇不舍,亦绕阵追之。阵上曹性看见,暗地拈弓搭箭,觑得真切,一箭射去,正中夏侯惇左目。夏侯惇左眼被射中,痛得大叫一声,用手急急拔箭,却连着眼珠拔了出来,他大喊一声:父精母血,不可弃也!于是把插着箭的眼睛塞进嘴巴,吃了回去。然后挺枪纵马,直取曹性的性命,用一眼换一命,算是报了一箭之仇。
虽然《三国演义》书内多有杜撰创作成分,故此夏侯吞燕一事理应纯属虚构。但是由于这段情节精密紧凑,不单止直接描绘出夏侯惇的勇猛无惧,更侧面映衬了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至始也。的传统孔儒观念,因此一直深受说书人或普遍读者的喜爱,久而久之即成为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,由是更加强了民间认为夏侯惇刚烈强悍的印象。
中国传统戏曲中夏侯惇的角色,以蓝色为主,做成三块瓦脸,反映其粗莽而勇猛的性格,而左眼有一红条,代表其左目受伤。
夏一生追随曹操征战沙场。建安二十一年(216年),夏侯惇随曹操东征孙权,曹操留他和曹仁、张辽带兵屯驻居巢(今安徽巢县西南),以防吴兵。建安二十四年,关羽围樊城,夏侯惇随曹操南征关羽,驻军摩陂(今河南郏县东南),被授予前将军。曹操死后,魏文帝封夏侯惇为大将军,几个月后,夏侯惇因病去世。